


ABOUT 一桥大学(Hitotsubashi University)
一桥大学是专注于人文社科研究的研究型大学,指定国立大学成员,与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名古屋大学等七所旧帝国大学以及东京工业大学、神户大学合称为“旧帝一工神”,代表了日本国立大学的最高水准。

一桥大学受限于专攻人文学与社会科学的小规模精英办学模式,在综合类大学林立的日本,QS排名17位。但一桥大学有着“亚洲小哈佛”、日本商科第一的美誉,其文科有着比肩甚至超过东京大学的日本顶尖实力。
早做准备
备考事半功倍
我从高中开始就有了留学的想法,原因很简单,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后来上了大学,读了日语专业,自然而然就有了赴日留学的打算。一方面,日本的留学费用相比于欧美国家更为便宜。另外,我认为自己的性格与生活习惯更容易适应在东亚国家的生活。

既然选择留学,我开始琢磨选专业的事,这可能是所有日专生的烦恼,哈哈。我平时非常喜欢摄影,这个爱好也占据了我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于是我想为何不把爱好与专业结合起来,去考日本艺术大学,然后专心学摄影。
之后我便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在知乎、百度看了很多相关的帖子。我发现比起学摄影,表象文化更适合我,这个学科不仅可以满足我研究摄影的愿望,也可以发挥我作为文科生的专长。所以建议同学们多了解下日本大学院究竟有哪些专业、方向可以读,说不定会有小惊喜,发现适合自己,但之前没留意过的学科。
在决定考表象文化后,我还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把本科毕业论文尽量往表象文化这个方向靠,而这份毕业论文也对我后面的考学起到了加分的作用。这可能就是越早下决心留学,越早做准备的好处吧。
孤军备考不得行
找到靠谱塾才放心
表象文化算是小众专业,国内网上能找到的资料,能借鉴的考学信息有限。另外,这个学科涉猎复杂,横跨多个专业领域,对学习者的理论知识要求比较高。我是日语专业出身,又是跨专业考学,孤军奋战去备考,的确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我还是决定找家私塾指导下比较好,学习专业知识、收集考学情报两不耽误。
大四那会我开始找私塾,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必须要有表象文化背景的老师上课,并且老师能够指导我想研究的方向。表象文化的研究领域超级广泛,像古典艺术、摄影、哲学、文学等方向都是可以研究的。因此这门学科,对老师水平的要求特别高,不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各涉及学科还是要雨露均沾,才能hold得住场面。
选择知日塾,还是因为他们在表象文化方面很专业,光是这门学科的讲师就有几人,还都是从东大、早大、一桥这些日本顶尖名校毕业的,不得不说知日的教师储备很厉害。我当时试听了周老师的专业课,老师是早稻田的博士,知识储备超级丰富,也为我解答了很多关于考表象文化专业的疑虑,课后没犹豫就直接报名了。
知日塾对我的帮助
可说是方方面面
我从知日这里得到的帮助大致可以分为两大块,首先是专业知识。我是跨专业考学,基础知识薄弱可说是考学上的一个短板。应我的要求,上1v1专业课的老师,就是讲试听课的周老师。周老师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的短板,通俗易懂的讲课方式,让我更容易去理解这门学科里比较抽象的概念,帮我夯实了专业基础,塑造了表象文化的学科思维能力。

另一方面,我有了考一桥的想法,就抱着试试的心态去询问教务老师,有没有一桥出身的老师可以咨询一下,没想到还真有,而且是表象文化方向的博士,于是教务老师很快安排我和这位苏老师进行面谈。
我刚开始只是想问下一桥的考试情况,没想到苏老师不仅十分耐心地回答了我的提问,还作为一桥前辈告诉我很多有用信息,像是比较各研究室教授的教学方式;考学时需要注意的雷点等。之后教务老师还帮我收集了一桥教授的资料,包括他们的研究方向,今年是否招收学生的情况。如果不是在知日塾,这些考学情报是没办法通过自己的力量在网上找到的。

在自习室的日常
我也请苏老师帮我修改一下研究计划书,老师很爽快的答应了。我感觉与老师的交流特别高效,每次我先写一版,并把我想提问或是困扰的地方标注出来,发给老师看。苏老师会及时回复我的消息,还主动约面谈的时间,做到有问题立马去解决。最后我写出了一版非常棒的研究计划书,并借此顺利考上了一桥。
知日塾最让我满意的地方就是,他们对于学生的意见很重视。如果你提了什么要求,老师们会很快帮你落实,有时候他们给出的答案,甚至有点超出我的预期。
考学并非一帆风顺
老师的鼓励,让我重拾信心
我的考学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我最初的梦想是考早大,但那会我没有事先和教授取得联系,计划书也不是特别成熟,当面试结束后我就感觉自己没戏。后来我想去拼东大,但东大对英语的要求很高,在准备专业课的同时,我无法兼顾英语的学习,最后只能无奈放弃。

挑灯学习
日本考研之路往往充满荆棘,需要我们迎难而上,一边抚慰失败的阵痛感,一边积累经验继续前行。但在相继遭遇东大与早大的落榜,我有点怀疑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在考一桥前我非常焦虑,害怕再次失败。
在失落时,我们需要的不只是空洞的安慰,而是学业上的助推力。知日老师们会帮我总结落榜的原因,客观地去分析我的优势在哪,哪些地方还需要提高。他们并非只是安慰我,而是帮助我去寻在解决问题的钥匙。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次和苏老师的面谈中,老师认为我对表象学科的基础概念有清楚的认识,问题意识也很明白。老师说:“放手去考吧,你肯定没问题的。”对抗迷茫、焦虑、不自信最好的办法,就是来自师长的肯定,因为我们彼此信任,我信任老师的判断,老师相信我的能力。
我也开始从过往的失败中总结经验,比如考早大的失败是因为没有提前联系教授,而这次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多亏知日塾提供的考学情报,我选择到了心仪的教授,并且在苏老师的帮助下,有针对性地去修改研究计划书,做模拟面试。在一桥的面试环节,我很明显感受到教授对我的研究方向感兴趣。
最后我合格一桥,苏老师并没有很激动,她对我说:“你考上是意料之中的事。”
回顾我的考学经历
给同学们一些建议吧
①早下留学决心,早做准备。我在确定考表象文化的方向后,我尽量让自己的毕业论文往表象上靠。事实证明这样的选择是对的,后来在出愿一桥和神户的时候,都用到了这篇毕业论文。

学习累了,来杯咖啡提提神~
②要对自己的考学有规划,清楚自己的实力适合考哪些学校。我因为是跨专业考学,所以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当时有考虑过拼东大,但因为没办法分心提高英语,就果断把考学重心放在考一桥上,把精力集中起来,办好一件事情。
③不要害怕失败,日本考学和国内不一样,一所考失败了,还能考其他学校。要打起精神,及时总结之前的经验。多去请教身边的同学和老师,相信自己的能力,扬长避短,就能百战不殆。
👩🏻🏫老师寄语
黄同学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对于事物的洞察和见解都是让我初次面谈时就惊为天人的那种深刻。
掌舵者本人拥有这样的主见,像我们这样的副手也只是针对志望研究科和教授尽可能详细地提供她所需要的情报,在她对着研究计划书独自思考进入死胡同的时候帮忙厘清逻辑,找到思路的出口而已。
相信很会利用资源的她在一桥大学一定会前程似锦,在学习和生活的新天地中走出独属于自己的那条道路。
辅导学生合格:早稻田大学、明治大学、立教大学、关西学院大学等
一桥大学 言语社会研究科 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