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搜图
编辑搜图
编辑搜图
编辑搜图
编辑搜图
ABOUT
大阪大学
Osaka University
大阪大学,简称阪大(はんだい),是一所本部位于日本大阪府吹田市的顶尖综合研究型国立大学。
编辑搜图
大阪大学起源于1838年。1931年,原大阪医科大学的医学部与理学部组成大阪帝国大学,成为日本第六所旧帝国大学,之后吸收了原大阪工业大学工学部,正式更名为大阪大学,并陆续统合了大阪高等学校、浪速高等学校、大阪药学专门学校。2007年,大阪外国语大学合并为其外国语学部。
当初选择留学是因为,一方面不太喜欢国内的专业,希望能换一个领域;另一方面是想借此机会了解不同国家的生活。之所以选定日本作为留学目的地,更多是因为我在国内学的是日语,如果去欧美,距离太远不说,还可能使我的日语技能无用武之地。大学期间我参加了学校的2+2项目,在选择去日本交换留学专业时,我选择了经济经营相关的专业。因为国际交流学部对日语要求比较高,但自己的日语水平并不突出,而经济经营专业更侧重英语能力,由于英语是我的强项学科,因此备考大学院选经济学专业,对我来说学习压力会小一些。
编辑搜图在交换期间,我会有目的选修了一些对考大学院有益的课程,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市场调查论和日本经济政策分析等。同时,我还选择了一些与IT相关的课程,比如Java编程。因为在经济学研究中数据分析至关重要,而R语言等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则需要一定的编程基础,选择这些技能型课程,不仅能为我将来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打下基础,还能拓展我专业以外的知识领域,可以说收获良多。
一开始,我并没有非得上某一所特定学校的执念,但心里还是会设定了一个底线——报考不低于我本科院校的学校。因为我的本科是211院校,我不希望选择的学校低于这个标准,这样可以能确保自己未来无论是留在日本还是回国,都能拥有一个较高的认可度。因此,我将神户大学作为保底校,同时挑战东京大学,中间则选择了大阪大学作为备选。这些大学的入学考试都包括书面审查和线上面试。值得注意的是,这几所学校仅需要书面审查和面试,在备考过程中,除了书面材料本身很要紧以外,信息收集能力同样至关重要。还有就是,日本很多大学院设置非常细致,许多适合自己的教授或课程可能并不在经济学研究科中,例如,我了解到神户大学经济学研究科的英语课程今年有四人报考且全部合格,所以在报考前,应先明确自己的优势,并据此筛选出合适的大学院。因为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神户大学的关于这个专业的相关课程,或者也不太清楚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是也有申请申请公共政策相关大学院资格的。
编辑搜图因此在调查学校和信息收集的过程中,建议将范围放宽,先进行广泛的信息筛选,然后再进一步细化选择。而在准备书类材料时,也可以先明确自己的优势,比如了解与自己同水平的申请者一般报考哪些学校,以确保自己的研究计划书方向是否与自身背景相符,从而选择适合的教授。而在出愿的准备阶段中,则需提前了解往年的时间安排和申请要求,以确保自己能够顺利符合条件。
由于自己是交换生,所以在经济学专业知识上,相较其他人,自己少了两年学习经济学的机会,而且日本这边交换学部也不是特别顶尖的院校。所以我觉得在经济学知识、论文写作方面都需要进一步专业指导。
我有个朋友在知日塾上学部课程,考上了理想的学校,这让我非常心动,所以就让他把知日塾推荐给我。试听后,我发现王老师讲课风格和我很合拍,也会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讲课内容,这种打破死板教学的灵活授课风格,对我来说很契合,于是就选择了知日塾。
在知日塾的学习中,比较大的收获是拓展了我对日本医疗政策的知识,尤其在研究计划书的准备上,老师帮助我厘清了很多疑惑。不得不说,能有老师指点,加上自己的努力,确实事半功倍。
在备考的过程中,我认为分析自身优势和短板对于提升竞争力来说至关重要。我的短板是日语能力,尽管在日本生活的两年里,日常交流已不成问题,但在面对学术用语或紧急情况时,我的表达能力仍显不足。
为了弥补这一短板,我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包括在知日塾进行多次模拟面试。此外,为了更好地准备面试,我还深入了解了日本现存的政治经济环境、当前热点以及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将这些信息整理成面试稿,这些准备都丰富了我的备考储备,使我后来在面试的过程中,能较为准确地回答面试老师提出的问题。
编辑搜图
图/马同学的学习记录
与此同时,我也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在于我研究计划书的选题是很新颖且符合当前热点的,比如方向是聚焦医疗政策和医疗经济,这很切合时事又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而选定这个方向,是因为自己真的很感兴趣,由于从小父母的影响,自己对中国的医疗政策有一定了解,而来到日本后,发现中日医疗体系的诸多差异,正是这些差异,激发了我深入探究的兴趣和问题意识。
这里也想将我选题的经验分享给后辈们,这也是选题的关键:找到一个既感兴趣、又能挖掘出问题的领域,然后深入探讨,总会发现一些当前存在的、并有可能找到解决办法的问题。不要选择那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题目,这样的题材会让你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困难,也难以构建合理的论述。
等到了快出愿的时候,我每天则会在下课后,利用晚上的时间修改研究计划书,并参考内阁的最新议事内容了解热点,以便将其融入计划书中。虽然很辛苦,但相较于需要笔试的院校,我只需备考书类审查和面试,确实减轻了不少压力。
到了书面审查阶段,语言成绩无疑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紧随其后的是研究计划书的质量,这两者共同构成了评估申请者的核心要素。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学校对于出愿的要求各有差异,因此在筹备申请材料时,必须细致入微地理解并遵循各校的具体规定。必须要强调的是,研究计划书或essay的吸引力至关重要,即便语言成绩达标,若计划书内容平淡无奇,申请者仍可能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以我个人经历为例:神户大学的英语项目不强制要求提交日语成绩(这一点对我来说非常有利);大阪大学或东京大学可能在书面审查中,会考量申请者的本科院校背景;而在备考神户大学时,我观察到,我所认识的另外三位合格者大多来自非双一流院校。
编辑搜图
考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比如,刚开始我计划申请一桥大学的经济学研究科,但因2+2学制可能导致的在籍重复问题,所以事务老师建议我转向申请公共政策研究科。然而,该科每年招生人数寥寥,且更偏爱有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士,因此我的落选并不意外。
而在备考东京大学时,虽为此付出了大量准备,但最终可能因我的essay不够突出,语言成绩在众多申请者中并不突出,也遭遇“落榜”未能通过。但也不是全无收获,在备考东京大学过程中,发现他们在选拔时,似乎更倾向于具有持续经济学专业背景的申请者,而这一发现,也是很宝贵的经历。
在面试环节,神户大学和大阪大学均高度聚焦于研究计划书的内容,未涉及其他额外问题。神户大学的面试由一位欧洲教授和一位日本教授共同进行,全程英语交流,虽然规定时长为30分钟,但实际面试仅持续了15分钟。他们对我的研究计划并未提出太多异议,反而更多地讨论了日本政策问题和计量经济学方面的知识。
其中,大阪大学的面试非常严格,共有五位教授参与,主要围绕日本药局或药妆店的现状、问题点以及我研究计划书的数据的可行性等方面展开提问。其中一位教授强调医疗政策的争议性,并建议我在读研究生期间深入思考和研究这些问题;还有教授针对我所使用的经济学模型进行了提问。整个面试过程严格控制在15分钟内。
编辑搜图
在私塾的学习中,我有幸与曾在早稻田大学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森教授进行了模拟面试,并从中得到了很多提升和实用性很强的建议。森教授不仅指出了医疗政策领域的争议性,还建议我在面试稿中明确区分非药品和健康食品的界限。这些宝贵的建议在我正式面试时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上,我觉得尽早开始准备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要确保语言成绩等硬性条件达标。提前做好准备,不仅能够更好地把握机会,还能避免因准备不足而错失良机。
👩🏻🏫老师寄语
马同学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有明确的方向,并且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研究计划的修改过程中付诸了远高于平均值的努力,在学习过程中一直跟老师保持了很好的沟通,确保了各大学校的顺利报考。能够最终合格是马同学努力的结果,希望今后也能如此保持,越来越好。
——专业老师 马老师
版 权 声 明
○
知 日 新 媒 体 部 出 品
未 经 允 许 不 得 转 载